行業資訊
雙螺桿膨化機與制粒機在魚飼料生產中存在顯著差異,主要體現在工藝原理、成品特性、生產效率成本和適用場景四個方面:
一、核心工藝差異
?膨化機(雙螺桿)?
?高溫高壓膨化?:原料經蒸汽調質(水分25%-35%),在110-200℃高溫和高壓下瞬間膨脹,形成多孔結構?。
?螺桿結構?:雙螺桿通過摩擦擠壓實現強力剪切,可精準調控密度(浮性/沉性飼料)?。
?制粒機?
?物理壓制?:原料經80℃左右蒸汽調質(水分17%),由壓輥擠壓通過環模孔成型,無膨化過程?。
?結構簡單?:單級擠壓,主要依賴機械壓力形成密實顆粒。
二、飼料特性對比
水中的穩定性:
膨化機:12-6小時不散,減少水體污染
制粒機:易容散
消化率
膨化機:淀粉糊化度90%,營養吸收率高
制粒機:糊化度約60%,消化率低
密度調控
膨化度:靈活生產漂浮/下沉飼料
制粒機:僅能生產下沉式飼料
三、生產效能與成本
?膨化機優勢?
?高產能?:雙螺桿時產可達2-8噸,適合大規模連續生產?。
?功能擴展?:可加工高脂肪配方(脂肪添加量≤30%)?。
?制粒機優勢?
?低投資?:設備成本僅為膨化機的1/3-1/2?7。
?低能耗?:無高溫高壓環節,電耗低30%以上?。
四、適用場景建議
?選擇膨化機?:
需浮性飼料(如鱸魚、鱒魚)、高油脂配方或規模化生產(年產≥1萬噸)?。
?選擇制粒機?:
小型養殖場、下沉飼料需求(如鯉魚、蝦類)或預算有限場景?。